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每日快播:韶韶几位与南京结缘的才女佳丽故事

来源:金陵晚报    时间:2023-03-09 07:27:24

六朝古都南京,在千年历史上是帝王将相的盘踞之地,也是众多文人墨客的旅游和居住之地,在结缘南京的文人中,还有众多才女佳人,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当口,这里简要说上几位。

婉约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人,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陵是李清照生命中的重要篇章,建炎二年(1128)她随夫来金陵,因为丈夫赵明诚在当时的建康府(今南京)任知府。

李清照在建康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初到建康时,她在《临江仙》中写下“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大发感慨。

赵明诚去世,葬夫后离开,她用《浪淘沙》里的“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表达了对建康的依依不舍之情。

不过李清照也为丈夫在金人兵临建康时,弃城而逃的行为感到耻辱, 所以在她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千古名句。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十分了得,提出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秦淮歌伎李香君

夫子庙景区来燕桥南端的钞库街38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李香君故居”。李香君(1624-1654),生于苏州,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她8岁的时候,随养母媚香楼名伎李贞丽改吴姓为李姓。继而李香君成为秦淮名伎,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晓,棋琴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

据《睢阳区志》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已是“复社四公子”之一的21岁的侯方域,来南京城(今南京老城区)赶考时,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上结识了16岁的歌伎李香君。由于共同的志趣,二人一见如故,互生爱慕之情,不久便在李香君的住处媚香楼定情结亲。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李香君做定情之物,扇子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并作诗曰:“清溪尽种辛荑树,不数东风桃李衣。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争御富平车。”

次日,侯方域与李香君得知资助他们成婚钱财的,是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的权臣阮大铖,很是气愤,他们决定立刻把钱还给阮大铖,李香君毫不犹豫地从头上拔下发簪,脱掉身上的罗衫,变卖了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她劝慰侯方域:“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两人定情之后,因侯方域考试的文章切中时弊犯忌而落榜,匆忙离开了南京城。李香君送至桃叶渡,以弹琵琶词相送,并说:“夫走后,妾不复弹。”二人海誓山盟,洒泪而别。在清兵南下之时,李香君支持侯方域去投奔史可法的抗清斗争,她也打此闭门谢客,等候侯方域凯旋。此时此刻巡抚田仰想纳香君为妾,并愿出三百锾求见一面。在阮大铖的怂恿之下,田仰吹吹打打地来到媚香楼迎亲。被李香君拒绝后,田仰十分恼怒,派人抢亲。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溅折扇。当时正巧画家杨龙友在场,他拾起宫扇,就其鲜血画了几枝桃花,始有“桃花扇”之称。

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城。李香君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卖艺的姐妹卞玉京相伴为道士。在病重之际,她挣扎着让好友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虽然第二年,侯方域在栖霞山寻到李香君,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但没过多久,李香君的歌伎身份被侯府知晓,被赶出侯府,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度日,终日郁郁寡欢,日久病重,患上肺痨而死,卒年仅30岁。

1699年,孔尚任以这个悲怆的爱情故事创作了《桃花扇》,从此李香君闻名于世。

女作家张爱玲和三毛

张爱玲和三毛,是近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与经历故事蜚声海内外,然而她们与南京的亲密缘分却鲜为人知。

位于南京白下路273号的江苏海院伯利兹科技园内,东南隅有幢两层四方形的晚清民国时中西合璧的建筑,小楼有两层,青砖是主体,红砖砌筑的门拱,在银杏树的掩映下,韵味十足。小楼的每个细节都很精致,二楼有一圈回廊,屋檐下都有雕花装饰,透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楼前竖有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张佩纶宅”标志,张佩纶是谁?因名不见经传,一般人不知道。但说起晚清重臣李鸿章,可谓家喻户晓。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曾为翰林院侍讲,不仅有才,而且正直敢言。被李鸿章看中,入府成为幕僚。此时,张佩纶已过不惑之年,老婆去世,李鸿章却对他青睐有加,把23岁的小女儿李菊藕许配给他。当张佩纶仕途无望、寓居江宁府城(今南京老城区)时,李鸿章就将这座楼房作为嫁妆送给张佩纶,张佩纶与妻子李菊藕在此作画谈诗,闲适打发日子,所以人们俗称这座楼房为“小姐楼”。

张爱玲是张佩纶的孙女,所以她也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她对祖母李菊藕敬爱有加,对这座小楼也印象极深。

张爱玲在作品《对照记》里多次提到过这处老宅:“我祖母的婚姻要算是美满的了,在南京盖了大花园偕隐,诗酒风流……”文字里透着对老宅院的向往和牵挂。张爱玲的祖宅如今整理一新。斯人早已离去,只留下她的文章诗作还在“小姐楼”的回廊里吟唱……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随父母经商来南京时,住在鼓楼头条巷4号,她对南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她在自己的散文《但有旧欢新怨——金陵记》中记录下童年的所见所闻:“那个房子是独幢的,成为一个回字形。有围墙,不算太高,如果我爬上假山,站在假山顶上就可以看见外面的街道。如果我不爬假山只站在院子里,我能看见鼓楼那幢建筑以及在空中飘扬的英国旗子和苏联的国旗,英国人和俄国人是我们的邻居。”

因笔者与三毛算是同龄人,正巧又住在鼓楼头条巷8号,与之为邻,所以对她的描述有个较为准确的诠释:她住过的鼓楼头条巷4号小洋楼,原是美国传教女士李玛丽的住宅,中国抗战胜利后租给三毛家人,三毛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南京解放前夕去了台湾。

“墙外的岁月与我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可是每当那‘马头牌冰棒!冰棒马头牌!’的吆喝声开始传进墙来的时候,我们家里的后院水井中,就开始被泡下了西瓜。要吃的黄昏,就像打水一般,用个桶下去,哐当一声——冰西瓜就上来了。”三毛的童年记忆中还特别难忘南京酷热的夏天和“马头牌冰棒”。谢如璧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