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闲田”变“园区”青海“东大门”人勤果香产业兴
作者 李隽 石延寿
立夏时节,记者来到素有“极地门户”之称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的民和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数十栋温棚内肥硕鲜嫩的平菇挂满菌袋,香甜可口的草莓令人垂涎。温棚外餐饮区新搭建的休闲木屋新颖别致,垂钓区鱼塘内,十多只水鸟觅食戏水……
(资料图)
眼前的一切都是民和县依托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于2022年打造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此前这片土地上的温棚老旧失修,棚膜、保温被等温棚设施严重破损,三分之二的大棚被闲置。巴州镇地处浅山地区,一条沟岔谷地和两大干旱山区,便是巴州镇的全部。
图为产业园内草莓种植户喜上眉梢。 石延寿 摄“2021年9月县领导通过实地调研察看温棚、鱼塘等闲置资源后,要求我们充分用好现有温棚、鱼塘资源,全力打造集温棚种植、冷水养殖、休闲垂钓、餐饮游乐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点。”巴州镇镇长谢成义说,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乡村产业振兴扶持资金800万元,对69栋老旧温棚、3处鱼塘及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
为了加快产业园改造进度,确保产业园今早发挥效益,乡村振兴、农科、林草、交通、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支持,一年时间全面完成温棚、鱼塘、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产业园面貌焕然一新,曾经破烂不堪的产业园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走进奶油草莓大棚,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鲜红饱满的草莓探头露脑,长势喜人。种植户许鹏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
“这是今年种的白草莓,很好吃,市场价格也比红草莓高20元左右。”许鹏说,今年他在这里租赁了12栋温室种植草莓,从去年10月底就开始上市,主要供应民和市场,平均每天以28至30元每斤的批发价采摘配送50至100公斤的鲜草莓。
食用菌大棚内平菇种植户梁松林看着挂在菌袋上肥硕鲜嫩的菌菇:“冬日气温较低,蘑菇颜色都比较深,这些蘑菇将在今天下午采摘后送到市场出售。”
梁松林祖籍四川,从1992年就来民和县发展平菇种植业,已有30年的种菇经历。目前在位于巴州镇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租赁8栋日光节能温室种植平菇。据梁松林介绍,按正常年份计算,一个菇棚有3万元左右的纯收入。
图为产业温棚内务工的当地村民 石延寿 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建成,盘活了闲置资源,催生了乡村产业活力,也为当地群众提供务工岗位。据巴州镇镇长谢成义介绍,示范园全面投运营后,预计实现年收入60余万元,同时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环节可提供120人的季节性务工就业岗位和日常后勤保安、保洁、水电维修等10人的长期性务工岗位,季节性和长期性岗位优先安排本村脱贫户、监测户及低收入群体,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务工就业增收。
“今后,示范园将持续挖掘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及文化价值,融合‘行、游、住、食、学、娱’六大要素,加快示范园亮化、绿化、美化建设,丰富产业形态,优化种植结构,建成集观赏、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实现农业产业增效、企业链条增值、群众环节增收、村集体经济全面壮大。”谢成义说。(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